药氪网
药氪网
药氪网
药氪网
当前位置: 药氪网 > 中医知识

肠道菌群调整剂治疗多动症ADHD的临床试验

作者:沐瑶    栏目:中医知识    来源:健康在线    发布时间:2023-03-16 17:26   阅读量:10363   

注意缺陷/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。它影响了全世界大约3%-10%的学龄儿童。患有多动症的儿童,在学习成绩、人际关系方面普遍较差,患其他精神疾病的危险性也较高。

多动症发病原因复杂,最新的研究集中在“肠-脑轴”,即肠道微生物群落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方面,除了研究微生物群落变化对神经系统影响外,也尝试通过肠道菌群调整剂改变微生物群结构,从而改善患儿症状。

今年发表在《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》上的一篇论文,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门分析。由于中西方饮食习惯的差异,中国多动症患儿和西方同龄患儿,微生物群落存在差异,这就导致了研究结果未必适合我国的多动症患儿。

而这次研究,是由我国台湾省学者主持的,参与研究的患儿均为我国台湾省儿童,因此研究成果更更适合我国儿童特点。

研究团队选取了30名4~16岁多动症患儿,平均年龄6.9岁,所有患儿均未接受过药物治疗,从而排除了药物对试验结果的干扰。

这次试验周期为12周,分为2个阶段。

准备工作:试验开始前,对所有患儿进行多动症症状评估、以及肠道菌群采样,以此作为基础数据,以便和试验数据进行比较研究。

第一阶段,从第1周至第8周,患儿每天早晚各服用一袋肠道菌群调整剂,并分别于第2、4、8周,评估患儿多动症症状改善情况;

第二阶段,从第9周到第12周,患儿停止服用肠道菌群调整剂,并尽量保持之前的饮食习惯,并于第9周、第12周进行肠道菌群采样,观察肠道菌群调整剂,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。

如上图所示,图A代表注意力不集中症状评分,分数越高,说明程度越严重;W0、W2、W4、W8分别代表初始评分、第2、4、8周评分,可以明显看出评分在稳步降低,说明患儿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得到改善。

图B是多动症状评分,指标和图A一致,同样能看出明显的下降趋势,说明患儿多动问题也得到了改善。

图C表示患儿体重变化情况,多动症患儿往往伴有厌食、偏食等问题,体重较同龄正常儿童偏轻;从数据可以看出,患儿体重也明显增加,家长也反映孩子胃口比之前好很多。

图D表示患儿BMI指数变化情况,BMI指数是衡量体一个人胖瘦程度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,BMI指数改善,也验证了患儿健康情况得到改善。

如上图所示,ADHDW0表示试验前测试的肠道菌群微生物群落情况,ADHDW8和ADHDW12代表第8周、第12周的情况,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菌属。

可以看出深蓝色代表的放线菌属、淡紫色代表的拟杆菌属(Bacteroidota)、浅绿色代表的厚壁菌属(firmicutes)、红色代表的变形菌属(Proteobacteria)粉丝代表的梭杆菌属(Fusobacteria)变化最为明显。

如上图所示,第二阶段停服肠道菌群调整剂后,经过一个月,患儿肠道微生物群落菌群丰度变化情况。

早先的研究发现,拟杆菌属和萨特氏菌(Sutterella),会导致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升高,产生毒素,导致神经系统受损;而萨特氏菌(Sutterella)也被证明与孤独症等疾病密切相关。通过服用肠道菌群调整剂,改善肠道微生态失调,进而调节神经传递介质(如多巴胺等)浓度,改善注意力不集中、多动等症状。

综述,研究团队认为,通过口服肠道菌群调整剂,改善了多动症患儿的临床症状、增加了儿童的体重、改善了健康状况,同时明显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。

未来,随着研究的深入,有望针对每位患儿情况,设计出专门的肠道菌群调整剂,进一步提升疗效。

Wang L J, Yang C Y, Kuo H C, et al. Effect of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o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ut microbiota in Attention-Deficit/Hyperactivity Disorder. 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, 2022, 12(2): 227.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相关内容